星座运势运用的是什么心理学

星座原理心理学解释?

星座原理可以用心理学中的巴纳姆效应、主观验证、罗森塔尔效应等解释,让人们从星座分析中看到符合自己的,验证偏见会让人们把相反证据全部过滤掉,最后,由于期望效应,人们相信的星座分析就真的在自己身上发生作用。比如,当处女座看到星座分析说处女座完美主义时,就越表现得完美主义。

学心理学的是不是都觉得星座是扯淡? 星座运势运用的是什么心理学

你有没有觉得,你在知乎刷到的大多数答主,与你的观点是一致的?你和他们特别有共鸣!

因为算法的推荐,是你看什么推荐你什么。

其实我们的大脑也有类似的「算法」。

先回答我一个问题:你的信念和观点从何而来?

你大概率会觉得自己的信念是理性的、有逻辑的并且公正的,因为这些信念基于你人生多年的经验,是你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客观分析后得出的。

然而,事实的确如此吗?

思考一下,自己有没有在看过一些健康医疗节目后,或是身体不适时搜索网络资料后,觉得自己也有类似的症状或疾病呢?著名的「x 度问诊,癌症起步」便由此而来。

这种心理的存在,使得即使陷阱非常明显,无良医疗机构仍能借此敛财无数。

有趣的是,即使在权威机构就诊,也会有类似的现象发生。

有研究发现,在治疗过程的早期,医生往往对某种疾病的诊断有一个初步的主观预感,而这种预感则会干扰他们去思考另一种诊断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患者自己也更倾向于认同支持自己看法(如「我觉得我只是肌肉劳损」)的医疗诊断,而不是反对其自身看法的诊断(「医生居然让我去骨科 x 光片,完全是浪费我时间骗我钱财」)。

在职场上,这种情况也屡见不鲜。

叶女士是北京一家科技公司的主管,她坚信 "付出汗水努力工作就会成功 "的格言。但是,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她主管的部门的业绩和效率出现了滑坡。由于她深信「努力工作」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她得出结论,这是因为她的下属们不够努力工作。

她的这个结论有一定道理,因为她最近经常发现有下属延长了午休时间,带薪拉屎,还经常上网刷贴完手游。

因此,叶女士决定要求大家加班,并警告要解雇任何她看到的偷懒的员工。

可是,她的部门业绩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

而在上级看来,叶女士部门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该部门到了发展瓶颈,二是竞争对手日益增多。

实际上,如果叶女士没有一叶障目,也能发现收入下降的真实原因是上升瓶颈和竞争加强。可惜,她过于相信努力工作是成功最重要的衡量标准,错误地将员工的不努力认定为主要原因。

如果要找出人类逻辑推理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上述的这些认知偏见——确认偏差(confirmation bias)往往会当仁不让地成为首选。

确认偏差指我们倾向于去寻找支持自身已经相信的信息。

这是人类大脑推理过程中的一个缺陷。因为我们在接受信息时总是主观的,因此会时刻关注对自己原有想法有利的信息,而忽视不利的信息,以避免可能推翻原有观点,使得自己成为错误信念的囚徒。

确认偏差的典型特征为:

确认偏差被引入公众视野,是在 1960 年[1]。

心理学家 Peter Wason 向教室里的学生列出了一组数字:2,4,6。之后,他要求这些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个数字有这种特殊的安排方式,以及他用什么方式来选择这组数字。

接下来,他又列出了数字 10,12,14,同样让学生思考规律。

此后又列出 22,24,26。

列出这三组数后,他要求学生自己列出一组他们认为使用同样规律的数字。

当学生列出一组数字后,他会通过回答「是」或者「否」来告诉学生他们列出的数是否符合规律。

你认为 Wason 给出的数列规律是怎样的呢?

很自然地,相信我们和这些学生一样,都会列出以 2 递增的数列,比如 6,8,10 或是 16,18,20。

结果也很明显,老师一直重复地说着「是」,这些肯定的回复也让学生认为自己找到了正确的规律。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之后,Wason 又指出数列 1,2,3 或是 3,9,555 同样符合他选择数列的规律。

这时候,学生开始迷惑了,他们开始列出各种各样的数列,正确率也开始降低。

比如,有的学生列出了 1,1,1 或是 3,2,1 这样的数列,而 Wason 则否定了他们的答案。

在一段时间的斗智斗勇后,学生们终于认识到规律可能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大小叠加或者减小,老师选择数列的规律很简单,只要是递增关系就行。

这个简单的测验说明:我们经常会在自己的头脑中设定一个假设(「这个数列是 2 的递增」),然后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去证明自己这个假设是正确的,而忽视了其他的因素,而当我们的这个假设在某些情况下被验证正确时,我们就停止了自己寻找最终答案的脚步。

以这几年最为火热的疫苗接种争论为例:

因此,即使让 A,B 阅读同一篇与疫苗相关的新闻,两个人得出的解读也是截然不同的。

延伸开来,就像宗教、枪支管理、死刑这些能引发无数争论的问题一样,每一方都能找出无数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反对对方的观点,从而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一方。

在当下这个信息社会中,最为危险的便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认为自己都尽可能客观地去检索论据,但事实往往不如人意。

这也是碎片化学习的弊端所在,现代人长期通过 x 博、x 信、x 站等平台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每看一点就觉得「啊!今天又是学习力满满的我」,实际上呢?他们很大可能只是在巩固自己的既有认知。

比如,当我们搜索「接种疫苗的益处」,能得到成千上万的答案;而与此同时,如果我们搜索「接种疫苗的害处」,同样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因为我们会习惯性地去单向寻找结论,从而认为正因为自己假设的正确性,才会得到这些「证据」[2]。

(注:这个现象也被心理学家 Jonathan Baron 另称为相合性偏差[congruence heuristic])

在 1979 年,心理学家们在斯坦福大学做过类似的辩论实验。辩论主题为「死刑」,招募了支持与反对」死刑「的在校学生。每个学生都阅读相同的两份材料,一份内容以赞同为主,而另一份则反。结果不出所料,学生们都认为与自己观点相似那份材料可信度更高[3]。

另一个研究[4]发现,人们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大约 36%)去阅读那些符合自己观点的文章、新闻报道。

这些结果很明了地告诉我们:我们自己的记忆也会折服在确认偏差的强大威力下,大脑会像一个筛子一样,选择性地回想起符合最近所获得信息的内容,而忽视与这个信念相悖的内容。

我们每一次看到的信息都在验证自己的「正确性」,而不知确认偏差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决策。

那么,为什么人类这么容易受到确认偏见的影响呢?

一个解释是:这是我们懒惰大脑处理信息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我们受到的信息轰炸要远高于以往,故而不可能花时间仔细处理每一条信息,以形成一个客观没有偏见的结论。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依靠本能的、自动反射的快速处理信息能力,也能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打猎。一只愤怒的剑齿虎正向他们冲来,而他们只有几秒钟的时间来决定是坚守阵地还是逃跑。

这时他们没有时间去考虑所有不同的变量,以做出一个完全知情的决定。

过去的经验和本能可能会使他们在看清动物的尖牙利爪时就选择逃跑。

而那些头铁,想要仔细验证对方是不是有威胁的祖先们,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成为其他生物的腹中餐了。

第二种解释则更为常见也好理解,就是我们会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也就是面子。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自欺欺人」,这种心态就像是慢性毒品,如伏尔泰就曾言:「幻觉是所有快乐之首(Illusion is the first of all pleasure)。」

第三种解释是减少认知不协调感。顾名思义,这种感受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两个「小人」因为意见不合争吵不休时最为常见,这便会导致我们身心疲惫并且产生心理层面的压力。

为了减少这种不协调的感受,人们会通过避免与他们的已有观点相矛盾的信息,并且去寻求支持他们观念的证据来「统一」大脑里的意见。

当我们发现自己高度重视的信念是错的时,那种感受是极其痛苦与不甘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会下意识地去寻求支持自己现有信念的信息,来「证明」自己并不蠢。

最为普遍便是星座、算命以及电视媒体中常看到的气功、神医等等。

为什么我们会相信算命或者星象学呢?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这些算命或者星座提供的信息的确是「真的」, 在得到一个结果后,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格外留心测评中提到的内容,这些内容会像是一个隐藏的闹铃一样存在我们脑海中。

在某个时刻,出现与其内容相对应的事件时,这个闹铃就会响起来,提醒我们的大脑「看!那一天算出的结果真的应验了。」

当我们思考着买什么牌子的化妆品、衣服甚至是家用车时,你经常会发现身边的人,亦或是电视、电影里,都出现了自己想要的那个牌子的产品。

当你刚刚结束一段感情时,你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在秀恩爱,听到的所有音乐都是谈情说爱,电视上放映的都是言情剧。

当你想要一个孩子时,你会发现身边突然出现了很多可爱至极的小宝宝。

最为代表性的,就是我们很多人都熟知的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5])。

1949 年,心理学家福勒召集了一群学生,对他们进行人格测验。要求学生在拿到分析结果后对结果与自己的契合程度打分(0-5 分,0 最低,5 最高)。

结果学生们给出的平均得分为 4.26,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人格分析与自己相符。

这个心理测试真的如此准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红尘星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果有侵权请联系yjvtk123@163.com删除

联系我们

19108085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yjvtk123@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