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订婚礼单书写范文图片
准岳父压根儿看不上准女婿,想让他知难而退。为他开出了订婚礼单:房无需大,三室一厅足矣;车无需好,宝马奔驰即可:首饰无需太多,钻石项链就行。
准女婿是从农村考出来的穷大学生,刚参加工作不久,无法满足准岳父。
但是,他又不甘心放弃这门亲事。于是,他在礼单的背面写了一份欠条:
今欠到房子三室一厅一套,宝马车一辆,钻石项链一条。三年以后一次性还清。欠条后面还赋诗一首:
莫道学子话语轻,要知世上多能人。
牛娃一变成明帝,多少英雄笑马云。
准岳父读完准女婿的欠条和小诗,在后面也附上一份欠条:今欠到媳妇一个,三年以后一次性还上。
农村订婚礼单书写范文图片
笔者家中祖传有一张晚清时期的出嫁礼单,为笔者大舅公所书。该礼单为纸质,长39厘米,宽18厘米。礼单上从右至左,罗列了不同的物件计60种,有单个的,也有成对的,均以繁体楷书书写,排列工整清楚,让人一目了然。物件中从大的如“漆橱成架”,到各式衣物如“翠绿夹袄成对”,再到很小的如“粉盒”“烛台”等,琳琅满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旧时婚嫁的习俗。整体上看,无论是礼单抬头的“吉开”或落款的“余庆”,还是礼单中的所有陪嫁物名称,其文字俊秀挺拔,体现出书写者不凡的书法功底。历经百余年,尽管原来的红色纸张已褪色,且有少许虫蛀痕迹,但丝毫没有影响礼单内容的完整性。 清代婚俗沿袭了周礼的规定,贯彻“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分为议婚、定婚、结婚三个阶段。所谓议婚,主要是指男女双方商议婚事;定婚首先是小定,由婆家出一名全福太太(丈夫子女公婆俱全的中老年妇女)将小定礼送往女家,姑娘亲手接过方为正式定下婚事。到了大定,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商定迎娶日期,并告知亲友。最后一个环节便是结婚,迎娶之日前一天或者当天,女方要将姑娘的嫁妆送往男家。嫁妆以抬论,民间富贵人家,总要送上一份“全堂”嫁妆,即六十四抬;若是条件稍差些,至少也要“半堂”,即三十二抬。嫁妆种类从田亩产业到痰盂、夜壶以至于鞋子、袄子等,种类颇多。这份礼单中出现的“鞋桶”“皂筒”及“挖耳”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据《西安晚报》
农村订婚礼单书写范文图片
在纸中间写礼单。
今有李萌先生与陈慧小姐喜结连理,现礼单如下
现金8888元。
金项链3888元。
金手镯14,600元。
香烟两条500元。
白酒两对700元。
礼盒10个,1100元。
喜糖10斤88元。
订婚席钱3887元
见证人,XX
2002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