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及主要事迹?

诸葛亮其人心胸宽广、足智多谋、谦逊有礼、忠心耿耿、不以貌取人、更不大意轻敌,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主要事迹:1、空城计诸葛亮驻西城,得街亭失守之讯,又知司马懿乘胜来攻,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虚;在危急中,定空城之计,令将城门大开,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司马懿兵至城下,见状大疑,又素知诸葛亮谨慎,不进而退;及至探明回军,诸葛亮已调来赵云,惊退司马。2、七擒孟获公元225年,诸葛亮为维护国家统一,削除地方割据势力,采取了著名的南征军事行动,最终平定了南中的广大地区。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从政治、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南中地区进行治理,将汉族先进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传播到这一地区,并进而传到缅甸。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3、过江作说当时,刘表因妻家所影响,对长子刘琦渐渐不悦。刘琦十分敬重诸葛亮,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迫使诸葛亮授以对策,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刘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江夏的黄祖被孙权讨死,刘琦便自荐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208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军,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的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诸葛亮便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回师北还。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心胸宽广、足智多谋、谦逊有礼、忠心耿耿、不以貌取人、更不大意轻敌,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主要事迹有:1、空城计,诸葛亮驻西城,得街亭失守之讯,又知司马懿乘胜来攻,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虚;在危急中,定空城之计,令将城门大开,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司马懿兵至城下,见状大疑,又素知诸葛亮谨慎,不进而退;及至探明回军,诸葛亮已调来赵云,惊退司马2、七擒孟获,公元225年,诸葛亮为维护国家统一,削除地方割据势力,采取了著名的南征军事行动,最终平定了南中的广大地区。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解答:诸葛亮性格特点:心胸宽广、足智多谋、生性谨慎、谦逊有礼、尽忠职守、不以貌取人、更不大意轻敌,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扩展资料: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诸葛亮?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其实你看他如何治蜀,自己心中自然就有评价。

章武三年(223 年),刘备逝世,季汉大厦将倾。

·1

当刘备走的时候,诸葛亮终于有片刻的光阴,丢掉俗务,放声长哭。

夷陵一场大火,主公回到当初的桃园,那剩下的遗憾与梦想、压力与故乡,都落在他肩上。

哭完这一场,诸葛亮独对残破的江山。

夏天的风总是令人烦躁,护送刘备灵柩回成都的路上,坏消息接踵而至。

烈日灼灼,诸葛亮披着一身白衣,从车队前方兜回来。赵云迎着风望他,见到他鬓边的白发又多出几缕,眉间的愁绪也多了几重。

「南中反了。」

赵云心头一震,鬓边白发随风飘起,他沉吟片刻,说要不要我调兵平叛?

诸葛亮摇头道:「如今的局面,南中只能算小麻烦,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先回成都,回去葬下先帝,再一步步来。」

赵云望着诸葛亮,忽然涌上一股冲动,他想说:丞相,我们还有几步可走?

赵云终究没说。

反而是已经拨马回头的诸葛亮忽然停了下来,对赵云简雍开口道:「先帝虽魂下九泉,然遗志犹在,无论前路如何坎坷,亮必使大汉幽而复明,危而复安,再与诸君光复汉室,还于旧都。」

这番话恳切而坚毅,赵云似乎在诸葛亮身上,又看到那个慷慨悲歌、屈而不折的刘玄德。

那时的赵云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几年之后,蜀中能成为天下经济最稳定的地方,路不拾遗,强不侵弱,还能以一州之力把曹魏打得畏蜀如虎。

把奄奄一息的烛光,再次迸发成燎原的大火。

宛如奇迹。

八月,汉昭烈帝刘备下葬惠陵,年六十三岁。

四十三岁的诸葛亮回到蜀中,望着满地狼藉,开始收拾江山。

如果说唐僧西天取经要过九九八十一难,已是难于上青天,那诸葛亮北伐复汉,数都数不清的大灾小劫,无异于要他以凡人之力逆天而行。

丞相府里,诸葛亮坐听百官将诸多危难一一上报。

万般事端,思索一路的诸葛亮已把赵云的困惑想通:只有先恢复经济,再改革政局,当令行禁止,才能整顿人心,图谋用兵。

来吧,且看死灰如何复燃!

无论是什么朝代,钱粮问题都是一国命脉,国库空虚,百姓灾荒,就是亡国之兆。

蒋琬忧心忡忡,说先帝东征,带去的军粮被陆逊烧了大半,这一春又旱了几日,眼下再不筹措粮食,恐怕就要饿死人了。

以蜀中如今的民心士气,饿死人,就要起民变。

起民变,这江山就无法收拾了。

这一难如何解决,正常思路就是借粮,但要从哪借?

曹魏不可能,东吴即使会借粮,又会开出什么样的价钱,原本就空虚的国度,还能有什么东西用来支付借粮的代价?

没钱,没粮,民变在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一难就要你无中生有,你怎么生?

其实自白帝城至成都,蜀中的奏报一封接着一封,诸葛亮如何不知道国库空虚,百姓缺粮,他三天两夜没睡,多了无数白发,始终想不到破局之道。

某天夜里,他吊唁过往的同道,忽然想起一人。

这人在去年离世,乃是蜀中刘巴。

当年刘备入蜀,为充实府库,问计群臣,刘巴提议用发行直百钱,解了燃眉之急。

诸葛亮脑海中有如电光一闪,列缺霹雳,面前的黑暗顿时被一刀斩开。

他忍不住长笑起来,下意识走出营帐,却忽然停住,那笑声盘旋在空中,不知何时又变成了哭声,哭声越来越大,久久不绝。

我想到了一个绝佳的法子,从此北伐用度再不用愁了,主公,你怎么不在呢……

诸葛亮抹去泪痕,又回转帐中,忘掉往事,推敲未来。

西风吹起瑟瑟秋意,诸葛亮在丞相府中做了决断,他深吸口气,从头谈起:

「其实,我们还是有好消息的。

这消息来自于北方防线,先帝在时刚打过汉中之战,曹魏对汉中与西川的地形有所忌惮。夷陵之战后,魏延死死驻扎在北边,曹魏没敢来攻,又放不下吴蜀之战后两败俱伤的双方,想捡便宜,于是掉头攻吴。

所以之前邓芝就来问过我,说吴主派人去过白帝城,意欲和谈,先帝怎么想的?

既然东吴有和谈之意,曹贼篡汉,大敌当前,生死存亡之际,容不得匹夫之怒,该谈还是要谈的。

邓芝,还是你去东吴,与吴主和谈。

盟约谈成,再跟东吴买粮,我们不必借粮,我们直接买粮。」

邓芝张了张嘴,心说国库还有钱吗,没钱怎么买粮?

随即邓芝意识到一个法子,那个法子也是裱糊匠们最常用的法子,人称拆东墙补西墙。

把军费用来付账,买回粮后度过荒年,然后再提高税收,苦一苦百姓。只要来年风调雨顺,国库还是能撑一撑的。

邓芝叹了口气,他想:要无中生有,恐怕只有这一个办法。

他还没退下,忽然听到一声言语。

诸葛亮又说话了。

他盯着邓芝,目光灼灼:「用直百钱买,别用五铢钱买。」

邓芝:???

其实苦一苦百姓,诸葛亮当然也想过,但他旋即又想起自己刚出山时,目睹刘备携民渡江。

那会儿刘备在逃命啊,带着一堆百姓能跑快吗?但荆襄百姓怕了曹操屠城,要跟着走,诸葛亮也没法劝,只能把实情告诉刘备,说带着他们,恐怕会影响大局。

刘备反而笑了,说我要是不带他们,跟曹贼有什么区别?要匡扶大汉,就是拯救这里一个个的大汉子民,这些人本身就是大局。这会儿曹贼还没杀来,我就抛下他们,那我匡扶个屁的大汉。

很多年以后,诸葛亮北伐,望着边境上驱赶的百姓,忽然泪流满面。他想我是大汉丞相,这里都是大汉子民,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再苦一苦百姓?

人言否?

所以诸葛亮断然放弃了最简单的法子,没有榨取百姓,而是发动了一场不见血的战争。

那是个堪称降维打击的战争,真就无中生有,把蜀汉的国库充实起来。

而无中生有的把戏,其实就是把原本不值钱的东西,变得值钱。

那样东西是什么呢?

是蜀汉的直百钱。

所谓直百钱,是蜀地发行的货币,币值一百枚五铢钱,但含铜量只有普通五铢钱的三四倍。

一般来说,这种钱投入市场之后,把富商百姓手里的五铢钱换来,府库是充实了,但大钱在百姓手里花不出去,市场不承认,很快就会怨声载道。

丞相府里,邓芝很快提出异议,说孙权又不是傻子,东吴凭什么收呢?

诸葛亮说,因为我们要用直百钱,所以东吴也要用直百钱。

这话更是激起一阵喧哗,蒋琬站出来说:丞相,虽然国库空虚,但百姓贫苦,用直百钱剥削百姓是饮鸩止渴,往事可追,青史可鉴,这绝非长久之计。

是啊,之前王莽也好,董卓也罢,都曾发行过类似的大钱,无一例外,刮完百姓的钱,几年几个月就天怒人怨,轰然倒塌。

蜀地的直百钱能撑这么久,已经是对诸葛亮为政公正严明的信赖。

如今内忧外患,直百钱这种高度依赖朝廷公信力的货币,眼看就要被扫入尘埃,诸葛亮此时提出用它,显得越发荒唐。

诸葛亮却还能笑,他笑道:「我没想刮百姓的钱,大量的五铢钱囤积在豪强士族手中,谁有钱,我就刮谁的钱。」

堂下还有简雍,这货自刘备死后天天酗酒,听到此处才有了点兴趣。

简雍皱眉,说这群狗大族的钱不好刮,要想让豪强士族改用大钱,万一大钱流通不起来,或者官市破产,这些人就要平白承担损失。所以想让他们交钱,除非朝廷有法子分担他们的风险。

为大族分担风险,当然不是诸葛亮的作风。

简雍了解这位老朋友,所以他目光一凝,说难道你有法子逼大族改用直百钱?

诸葛亮缓缓点头,万众瞩目之下缓缓道:「其实百姓用小钱,是在用小钱背后的铜与铁,铜与铁的价值不变,小钱就用得妥当。那改用大钱,大钱的含铜量少,百姓用的就不再是铜与铁,我们必须要把另外一样东西与大钱绑定,那样东西的价值不变,大钱就不变。东吴也造过大钱,他把跟大钱绑定的东西定为盐铁,可盐铁受大族把持,走私蔚然成风,那盐铁的价值就会有浮动,有浮动,大钱就不能用。」

简雍干脆利落道:「你就说咱们有什么,能比盐铁还好使的!」

诸葛亮一指简雍,又指蒋琬邓芝等人,指得众人再度哑然,才开口笑道:

「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这句话向来被认为解决钱粮问题,是靠贩卖蜀锦。

是,但不全是。

他更是要把直百钱与蜀锦挂钩,锚定直百钱的货币价值!然后借贩卖蜀锦的机会,打一场货币战争!

这是人脑子可以想到的逻辑吗?

哦,这人是诸葛亮啊,那没事了。

自此,无中生有的阳谋悄然完成。

直百钱挂钩蜀锦,蜀汉可以定义货币的面值,只要蜀锦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就能借以剥削魏吴两国的铜铁,充实国库。

这无中生有的法子令丞相府里人人激动,这法子的逻辑并不难想,只是没人能预料到它是否成功,原因无他,这谋划的意识实在太超前了!

当然,诸葛亮面对激动的众人只是笑,他说这没什么天才的,不过是管仲遗事而已。

在诸葛亮的操作下,蜀锦很快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只出现在官市之中。

他设立锦官,在豪强士族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就把蜀锦收归官营。

然后,他就搞起了「饥饿营销」。

蜀锦的需求量很大,不仅是蜀地的豪强士族需要,东吴、曹魏的人,也都想要。华夏自古是礼仪之邦,在衣着上的要求当然不低,《后汉书》里明确记载,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

天下蚕衣,蜀锦为最。

那些有资格穿的,没资格穿但是要用锦绣来装裱墙壁,彰显身份的,从权贵到豪商,对蜀锦都是望穿秋水。

但是买蜀锦,只能用直百钱。

你东吴想要蜀锦,但是没有直百钱?

我们帮你啊!

我们用直百钱从你那买粮食!

邓芝出使东吴,送给孙权与吴国士族不少蜀锦,与东吴再次达成结盟,定下了以直百钱交易粮食的约定。

那会儿,孙权还觉得蜀汉这群人有病,蜀锦这么好的东西,就用这点铜料铸成的大钱买?

那你们不得亏死?

孙权美滋滋就同意了,几年之后他才发现事情好像不对头。

东吴的大钱,包括但不限于大泉当千,没一种能流通起来的,而民间用直百钱倒是用得很欢脱。

在东吴与蜀地的边境上,多是商人来往贸易,东吴民间的五铢钱被大量换成了西蜀的直百钱,铜铁全流入蜀汉了!

这些铜铁,能打多少直百钱,又能打多少军备?

蜀地原本的农耕经济落后于两国,但被诸葛亮这直百钱挂钩蜀锦的招数一打,外贸经济两年就能补全短板。

孙权有些惶恐,但还不止于此,他旋即又想到,自己真有一天跟蜀汉翻了脸,来自东吴的直百钱全都报废,那东吴要为百姓承担损失吗?

那要铸多少钱才够?会不会经济彻底崩盘,朝廷再无余粮?

孙权忽然想起很久以前,鲁肃告诉自己的话。

「诸葛亮这人啊,平时好唱梁甫吟,闲着没事就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

管仲是什么人啊,开天辟地头一个,对敌国实施经济战争的人。先在敌国疯狂购买器械,把敌国的器械价格拉高,再从本国境内高价收购粮食,结果敌国全去生产器械,粮食全跑进齐国,当齐国与敌国断交,敌国的器械卖不出去,粮食又不剩多少。

那个敌国,很快就消失在世上。

孙权狠狠打了个寒颤,大家都是封建时代的人,你玩货币战争也太脏了吧?

这特么,诸葛亮是真的有点像管仲了。

那乐毅呢?

用兵如神,连破齐国七十余城的乐毅,总不至于诸葛亮你一个玩货币战争的,放到战场上也能攻无不克吧?

几年以后,孙权很快就认清了事实。

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是真的很有逼数,自我评价格外到位。

这么说吧,虽然没有攻无不克,但有诸葛亮的季汉兵马,正面无敌。

孙权只能庆幸,这样正面无敌的军队,没来死磕自己。

当然,诸葛亮一番操作,只跨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离用兵还远得很,别的不说,一个高效运行的朝廷,这里有吗?

人才断层的蜀汉,能有执行力吗?

管仲的招数再好用,再是降维打击,那也是管仲背靠齐国,拥有拉高或者拉低一国物价的能力,而诸葛亮只有残破的蜀汉。

蜀汉又有多少人可以理解、贯彻这样的方案?

王安石一变法,下边全在趁机捞钱,你怎么杜绝这种问题?

只有一个办法。

还是在回来的路上,诸葛亮已定下决心,是非功过留给后人,关于政局,改革势在必行!

成都的朝廷跟两汉类似,三公开府议事,宫中自成体系,每次朝会一开都是一群人的喧哗。想让这群人不斗不争,一心为公,那是不可能的。

如今这些人跳得更厉害。

「缺人,现在各个衙门都缺能坐镇的人。」简雍言简意赅,又不无沮丧。

夷陵死的人实在太多。

丞相参军廖化也站出来,说军中也缺人,不仅是缺将领,连士卒也缺。都亭侯领兵汉中,防备曹魏,永安都督陈到驻军永安,提防东吴,永昌侯也要留精兵威慑蜀中的魑魅魍魉……别提整军北伐,就是平叛南中,都捉襟见肘。

丞相府一时岑寂。

廖化把军中的数据呈上去,诸葛亮翻过纸张,像翻过刘玄德汉中一胜,关云长水淹七军,他翻过那些年成功的曙光,面对断崖般跌落的现状。

所谓访旧半为鬼,诸葛亮看到这些记录过往的数据时,会想起从前吗?

脑海中片刻的闪回,压力又将他迅速拉到当下。抵达成都前,这些事诸葛亮都有所预料,只是没想到事态已经这么严重。

没关系,没关系,还都能处理。

那个身处隆中的少年,自诩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自己只要一出山,天下就弹指可定,还能功成身退,回来躬耕田亩。

那年的约注定要失信,那时的少年也没想到,这天下如此艰难。

但,终归还是有办法的。

人虽然不是金钱,不能无中生有,但至少还有两个改良方向。

首先是把原本需要人的地方,变得不需要人。

其次是把原来两个人干的活,变成一个人干。

这两条路当然艰难,除了艰难之外,还格外需要勇气,君不见所有精简机构,裁撤官员的全是漫天骂名?

而且裁撤这么多人,当剩下的一部分人里,又有人开始摆烂,你裁撤的速度赶不上补充人员的速度,要怎么处理被耽搁的事务?

这一关没法取巧,自古改革多隐患,但你至少要把当前稳住。

沉吟片刻,诸葛亮在丞相府里缓缓站起来,望着一脸茫然的众人,石破天惊道:「两汉以来,三公之府与天子内廷各自秉政,大臣为争权夺利无所不用其极,党锢之祸由此而生。如今各处缺人,更不能政出多门,致使底层官员不敢任事。」

「自今日起,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无论是内廷还是丞相府,陛下有令则听陛下,陛下无令则大小事务皆由丞相府来。」

诸葛亮站起身子,昂藏八尺大汉,扬声肃然说了这样一番话,不仅掷地有声,更是把在场众人都砸得头冒金星。

简雍先反应过来,他上前一把抓住诸葛亮,他道:「你不要身后名,也不要命了?」

所谓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在有心人看来没有别的缘故,就是你诸葛亮想要夺权!

更何况同行这么多年,简雍太知道诸葛亮的性子!他把所有事务集中到丞相府里,就是要一人把千百人的担子一并担起。

从此日以继夜,焚膏继晷,用事无巨细的鞠躬尽瘁,换来这两年超高的容错率。

换出一个高效运行的政治机构。

封建王朝里这么干的,除了诸葛亮,只有朱元璋。

这样一个笨法子,在千百年以后,还有人说诸葛亮跟曹操像,眼神着实有些问题。

且不说曹操会不会鞠躬尽瘁,只说如果曹操在这里,面对多年故交老友,他对自己的这般行为,会觉得是为了让大汉活下去,是为了完成更大的伟业。

但他不会否认这是在夺权。

这是个目的导向的功利主义者。

而诸葛亮望着简雍,双眸澄澈如练,他只是道:「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这才是事情的本来面目,倘若先帝在此,也绝不会不允。」

简雍说:「可如今先帝不在了!」

诸葛亮目光晦暗片刻,又爆发出更亮的光,他的声音坚定:「所以更要践行先帝遗志,宪和兄,先帝去后,就该由我们背负他的志向前行,不是吗?」

简雍无话可说,他退下来,想找酒喝,又找不到。

「丞相所言甚是!」

简雍忽然听到一句话炸在自己耳边,他回头,发现蒋琬涨红了脸,站出来朝诸葛亮行礼,再抬头的时候眼睛里都是灼热。

这眼神让简雍很眼熟。

须臾间,他就想起了这是谁的眼神。

是他自己的眼神,是关云长的眼神,也是当年诸葛亮的眼神。

简雍眼里泛起泪光,他又想哭又想笑,心说是啊,我们这群人当初被刘玄德那狗东西蛊惑的时候,就是蒋琬这小子如今的眼神。

好啊,刘玄德你好啊,我是无能的人,但至少你死之后,还有诸葛亮。

这把光复汉室的火,还将继续烧下去。

那些只看到诸葛亮代替了刘备成为蜀汉第二代核心的阴谋家们,看不到围绕着蜀汉这两代核心人物的大臣,身上同样燃起了火。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这不是争权夺位者,能带出来的队伍。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这一招在《出师表》里丝毫不引人注目,其实想来更能彰显诸葛亮赤诚之心,谆谆教导。他跟阿斗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仅是在告诉阿斗,宫中的那些太监你不要太过关心,更是在跟阿斗说,丞相府里的人,这些都是大汉的臣子,都是你的人,是由你支撑的人。

孩子,不要妄自菲薄,你要早早从我手里接过去,发扬光大。

奈何阿斗就想躺赢。

奈何三国不是南宋,阿斗躺着是赢不了的。

无论如何,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实则是破开了两汉以来的政治难题,换来稳定政局的妙手。

这一手,非大智大勇大担当者,绝不敢落子。

从此诸葛亮开启了献祭生命,点燃蜀汉的道路,这把火把前面的人心关卡,叛乱关卡,劝烧成了飞灰。

夷陵大败之后,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普通百姓,对蜀汉朝廷都是心怀忐忑的。王朗还写了招降信,劝诸葛亮举国来降,尚不失封侯之位。这种情况下别说北伐,征兵去平定南中都有些危险。

所谓人心惶惶,要如何安定?

那些无中生有的敛财术,鞠躬尽瘁的政治改革,对百姓来说未免过于遥远,对蜀中的士族又过于严苛。

想收拾人心,有时比收拾江山更难。

因为大家不是傻子,无论怎么改朝换代我士族都能活得很好,你诸葛亮治蜀还更严苛,我要图你什么呢?

而百姓要的就更简单,就要一个五谷丰登,你是要北伐的,这谁都清楚。蜀地如今的条件,百姓自然不想动兵,凭什么让百姓归心?

人心繁杂,诸葛亮的应对只有一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文转自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红尘星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图片版权等问题)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果有侵权请联系yjvtk123@163.com删除

联系我们

19108085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yjvtk123@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