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神行太保戴宗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戴宗的性格特点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又有些头脑简单,直爽率真。戴宗原来是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两院节级,当宋江发配到江州的时候,与宋江相识。后宋江醉后在浔阳楼墙壁上题反诗反词,戴宗竭力相救,体现了他的嫉恶如仇、侠肝义胆。
神行太保戴宗本是江州牢城营里的一个衙役院院长,有个绝活就是日行八百里,平生重情重义,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拔刀相助,就拿解救卢俊义来说,当看到卢俊义马上被行刑时,在没任何外援情况下,和石秀一起从楼上跳下来进行解救,可以看出重情重义!
如何评价《水浒传》里的戴宗? 水浒传戴宗的性格特点
戴宗这货其实是很有本事的,我之前说他除了跑之外,一无是处,其实是揶揄他作为情报头子,比之燕青、柴进这种,实在有点笨拙,主要他太能跑了,负责情报天生合适。
但是他还有一个本事非常厉害,就是拉人——去找了一趟公孙胜,一路拉了一串!先是杨林,接着还有石秀,更厉害的是,路上光凭借着一张嘴,直接、马上、立即拉了一个山头!
这个山头就是水浒山头中的清流:饮马川。当时戴宗和杨林路过饮马川,遇见邓飞带队打劫,于是土匪碰强盗,晚上喝酒笑哈哈,戴宗当时嘴上跑得比脚还快:
当下众人饮酒中间,戴宗在筵上说起晁、宋二头领招贤纳士,结识天下四方豪杰,待人接物,一团和气,仗义疏财,许多好处(强盗中的资优班!);众头领同心协力,八百里梁山泊如此雄壮,中间宛子城、蓼儿洼,四下里都是茫茫烟水,更有许多兵马,何愁官兵来到(队伍大了好防守)。只管把言语说他三个。
当时饮马川的老大是裴宣,当即被说动了:裴宣回道:“小弟寨中也有三百来人马,财赋亦有十余辆车子,粮食草料不算。(我们有人马,也有钱,我们要入股)倘若仁兄不弃微贱时,引荐于大寨入伙,愿听号令效力。(我们听话!)未知尊意若何?”
戴宗当然心花怒放:戴宗大喜道:“晁、宋二公待人接物,并无异心。(知道啦。要说几次)更得诸公相助,如锦上添花。(天罡锦,地煞花)
有趣的是,说完之后,作者马上写道:酒至半酣,众人移去后山断金亭上,看那饮马川景致吃酒……戴宗看了这饮马川一派山景,喝采道:“好山好水,真乃秀丽!你等二位如何来得到此?
于是这里问题就来了:如果你是裴宣,你当时怎么选择?是上梁山?还是留在饮马川?上梁山的好处就是他们足够强大,但是同时目标也大。有利有弊。留在饮马川的好处就是目标小,但是比较弱小,运气好的话可以一直混下去,运气不好?参见桃花山。
关于答案,作者其实给出了倾向:
一望茫茫野水,周回隐隐青山。几多老树映残霞,数片彩云飘远岫。荒田寂寞,应无稚子看牛;古渡凄凉,那得奚人饮马。只好强人安寨栅,偏宜好汉展旌旗。
黑体字这句诗,就是说饮马川这个地头,邓飞等人走了之后,依然会有强盗占据,它比桃花山这种条件要好多了。
如果从现实考虑,我觉得留在饮马川虽然有风险,但是还不至于得上梁山。
最后饮马川三人都混了个地煞,梁山目标大,自然得天天得厮杀,一下好多年,邓飞、孟康战死。
我觉得这个结局,是作者对于邓飞的成全,看看当时邓飞怎么说的:邓飞道:
“不瞒兄长说,也有一年多了。只半载前在这直西地面上遇着一个哥哥,姓裴,名宣,祖贯是京兆府人氏,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极好刀笔,为人忠直聪明,分毫不肯苟且,本处人都称他铁面孔目。亦会拈枪使棒,舞剑轮刀,智勇足备。为因朝廷除将一员贪滥知府到来,把他寻事刺配沙门岛,从我这里经过,被我们杀了防送公人,救了他在此安身,聚集得三二百人。这裴宣极使得好双剑,让他年长,现在山寨中为主。烦请二位义士同往小寨,相会片时。”
邓飞救他干什么?让他活命。两人过后未必私交多好,但是裴宣也活到了最后——这就是邓飞的心愿,作者也满足了这个杀人如麻的强盗。
PS:我最近在知乎做水浒视频,有兴趣可以看看,给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