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真的不好吗? 只有性格内向的人才容易患心理疾病
很多人觉得内向敏感的性格在社会上很难立足,但内向者拥有自己的优势,即在于专注,共情,深度和反思。
且真正有价值的「关系」是你足够优秀,有自己拿得出手的产品和成果,有自己的标签乃至于个人品牌。这跟你是否足够「外向」,是否善于沟通和与人交流,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关联。
内向的人,通过独处来恢复精力。
所以他们不是喜欢孤独,而是,孤独才是他们的常态。
他们跟别人交流、相处,其实都是在消耗精力。
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人,你当然马上就能理解,但如果你不是,你或许会很怀疑,为什么会有人既外向开朗,又内向?
下面详述。
心理学上有一个模型,叫「五因素模型」,又叫「大五人格模型」。是目前公认比较全面的人格分析模型。
这个模型中,把人的性格用五个维度来区分。
分别是:
经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负责性(Conscientiousness)
亲和性(Agreeableness)
神经质(Neuroticism)
外向性(Extraversion)
在「外向性」维度量表上,高得分者被认为是「外向」的,而低得分者则被认为「内向」。
外向:倾向于人际交往,热情、爱说话、充满自信、喜欢交友。在社交聚会中感到快乐。大都愿意与他人共处而不是独处。在其他人面前精力充沛,而在独处时变得平淡或感到无聊。更愿意与别人交谈而不是独自思考。等等。
内向:倾向于安静的、低调的、深思熟虑的,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他们在独自的活动中感到快乐,比如阅读、写作、绘画、编程,等等。典型内向的人大都愿意独处而不是与他人共处。习惯在一个时间只专注于一件事情。更愿意独自思考而不是与别人交谈。等等。
可以看到,区分「外向」和「内向」,最关键是,是看他是更愿意跟别人在一起,还是一个人独处。而不是开朗、活泼、健谈,这些。
因为:内向的人在跟亲密朋友相处时,也能表现出如上特质。
更深入地说,外向与内向的差异,主要在于下面三点:
外向的人倾向于广度。
他们喜欢了解很多事物,对很多领域都抱有热情,喜欢交很多朋友(但也许都不够知心),喜欢尝试不同的东西。对他们而言,生活就是积累尽可能广泛的经验。
内向的人则倾向于拓展某一方面的深度。
他们同样会对许多领域和事物抱有兴趣,但与外向的人不同,他们大多不会浅尝辄止,而是会深入钻研下去。他们的朋友不多,多数人跟他们只是点头之交,但他们会对朋友交心。
对他们而言,太多的经验会造成压力。
外向的人喜欢体验各种不同的刺激,并对刺激有较高的适应值和较高的恢复水平。也就是说,他们乐于接受刺激,并且对刺激有较高的适应能力。
内向的人内心活动水平较高,对他们而言,任何进入大脑的刺激,都会引起紧张水平的迅速升高(相对于外向的人),引起「刺激过多」的不舒服感受。
3. 精力的来源
这是重点。
外向的人会从外部世界获得精力。
对他们而言,聚会、聊天、一起做事情,都是获得精力的方式。而当他们独处时,亦即切断了他们的精力来源,很快就会感到精力耗尽和无聊疲倦。
内向的人,则是自己制造精力。
对他们而言,聚会、聊天、一起做事情,都是在花费他们的精力。他们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恢复精力。所以有些人跟别人在一起时很容易疲倦,自个儿待着反而神采奕奕,就是这样。
但是,内向的人绝非都安静、低调、不善言谈,当他们精力充沛时,他可以跟你聊上几个小时,眉飞色舞。
同样,外向的人也绝非一定开朗活泼。当他精力耗尽时,同样会一蹶不振。
关键只在于精力的水平,以及恢复精力的方式。
那么,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如何分辨一个人是偏向外向,还是偏向于内向呢?
最核心的,就是看他的精力状态。
比如:当他需要跟外界交互时,需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时,他是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呢,还是会避之而不及。
再比如:他总是充满行动力,凡事都是「先干了再说」呢,还是总是倾向于三思而后行,尽量能不行动就不行动。(因为对内向者来说,行动也是一种对精力的消耗。
以及,也可以观察他们的发言模式。外向者在发言时,往往喜欢成为众人的焦点,喜欢主导场上的形势和节奏;而内向者倾向于沉默,只有当话题到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遇到较重要的信息时,才喜欢发言。
你也不妨用这个方式,判断一下你自己的倾向。
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存在一个现象:过度地追捧「外向」,但对内向的人却不太友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社会是由人与人组成的,那么人与人之间必然会存在相互的影响。但是在社会互动之中,内向者往往是被影响的一方,而外向者往往是施加影响的一方。
举个简单的例子:领导力。
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性格都是偏向于外向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管理的工作,往上走,势必要跟很多人接触、沟通,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人。在这个情况下,内向的人会存在很大的劣势 —— 因为跟别人沟通这件事,正好是内向者的软肋。
同样,在做出决策、探索未知的方面,外向者往往会具备更高的优势。因为外向者往往会有更充沛的精力,更愿意承担风险,也更有勇气去面对未知。这就导致了,外向的企业家会比内向的企业家更容易成功。
如果你观察一下身边的团体,你也许会发现:在任何一个团体里面,拥有话语权的人,或者担任领导者的人,往往并不是团队里专业能力最强的人,而是那个最能够跟不同的人沟通的人。
因此,可以说,在一个大群体或小群体中,它赖以运转的规则和「潜规则」,其实就是由外向的人所制定的。反过来,内向的人往往只能成为规则的遵循者和优化者。
这就会导致,很多内向的朋友,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会有一种「被掌控感」—— 觉得很多时候,自己的态度、意愿、选择,往往都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被推动、被裹挟、被迫跟着别人走。
这种现象推动到极致,就是群体压力。
什么叫群体压力呢?你可以理解为:「大家都这样,为什么你不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