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是指什么?
谢友邀请。阳历一一就是太阳运行年历,也就是公元计年的历法。平年是三百六十五天,闰年是三百六十六天,四年一闰年,元旦是指新年第一天,大月是每月三十一天,小月是每月三十天,规律是七前单月大,七后双月大,平年为二月二十八天,闰年为二月二十九天。阴历是按十二属相为纪年的历法。即每年春节的正月初一为第一天,按月亮的生长、圆缺计算,大月为三十天,小月为二十九天。春节、元霄节、端午节、七夕节、仲秋节、腊八节等都是按阴历计算的!
阳历又称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日历上的时间。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补充:阴历是平常讲的几月初几,或者是算节气或者传统节日时所按照的日历,是我们老一辈的人用来记录的。
日历分为公历(俗称阳历)和农历(俗称阴历)。公历日期在表达时为几月几日(号), 农历日期在表达时为几月初几、几月十几、几月廿几后面没有“日”字
阴历阳历的区别是什么? 阳历是什么
阳历,即太阳历,又叫宫分历,以回归年(365.2422日)为基本参数,通常分为12个月(宫)。标准的阳历,按照黄经,每30°一(月)。
波斯历是标准的阳历,印度国定历也是阳历,但参照格里高利历置闰,偏差较大。公历(格里高利历)属于阳历,但并不是典型的阳历,没有带明确天文特征的日期(波斯历和印度国定历均以春分为年首日),而且月长也不符合天文规律。
阳历并非一定分成十二个月,中国夏朝历法(夏小正)、中国西南部分民族历法(彝历)是十月太阳历,一年分为十个月(夏小正每个月37天)。夏小正一年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季,秦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将土季分成四份揉进四季里(土行在四立七十三天之后)。
阴历,即太阴历,又叫月分历,以朔望月(29.530588)为基本参数,通常12个月或12/13个月打包成一年。12个月打包成一年的是不置闰阴历,12/13个月打包成一年的是置闰阴历。
伊斯兰教历(回历)是不置闰阴历,中国农历(含日本农历、韩国农历、琉球农历)、印度农历(含中国藏历)、犹太历是置闰阴历。
阳历的月(宫)长,一般为29~31天,实际参数为(29.44~31.46天),年长365~366天,平均约128年中有31年有闰日。
阴历的年长,一般为353~355或383~385天。置闰阴历平均约19年会有7年有闰月;不置闰阴历约32.5年,会多跑一年(相当于置闰一年),或者说每2.7年,时令会迟一个月。
也有人把置闰阴历说成“阴阳合历”,理由是置闰阴历平均年长接近回归年,其实这个说法很无趣。不置闰阴历一年12个月也是迁就回归年,只不过置闰阴历是四舍五入、不置闰阴历是截尾取整而已,383~385并不是太阳的参数,因为置闰就说阴阳合历,阳在哪里;阳历一年分为12个月,也是迁就朔望月天数,阳历岂不是也是阴阳合历(或者说阳阴历)?
Lunisolar这个词是个很新的词,不少有名的词典都没有收录,大致是维基百科上首创的。Lunisolar这个词,大多数人都并不接受,很多可能是Lunisolar的历法(比如古罗马历、古希腊历法)都被称作为Lunar。网络上将中国农历归为阴阳历并且到处“纠正”农历固有的“阴历”之称是近几年的事情了。
Lunisolar这个词,我修改维基百科英文版一些条目时(若干年前国内可以接入维基百科)也用过不少。不过,总的看来,从阴历中分出阴阳历(或者说阴阳合历),不仅没必要,而且毫无意义(也没啥逻辑)。